这一季《是女儿是妈妈》的节目设计真是别具匠心,特别是第六期的“人生剧本”和第八期的“脱口秀”环节,用别样的形式来解读母女关系,帮助她们打开心结。
“人生剧本”环节让嘉宾们跳出自身视角,像旁观者一样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,也让观众看到,撇开母女身份,八位女性嘉宾各个独立而有魅力。第八期的“吐槽大会”,则用幽默讽刺的方式,让女儿们大胆吐露平时难以启齿的心里话,借吐槽传递情感。
回顾八期节目,在这些环节的帮助下,多数母女关系悄然发生了微妙变化。比如黄圣依学会用撒娇软化妈妈,赢得妥协;程潇和妈妈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顺畅。唯独李嘉格母女的关系始终停滞不前,仿佛被无形的墙隔开。
展开剩余75%李嘉格婚后,婆媳矛盾成了母女间难以跨越的鸿沟。每次触及这个话题,两人都会激烈争吵甚至泪崩,无法冷静交流。李嘉格妈妈总是含糊其辞,“不说了”“你懂的”“你心里明白吗”……似乎期待女儿能读懂她的暗示,但李嘉格却无法理解,“你就说出来啊”“你倒是讲清楚”,从无法理解到拒绝沟通,母女间的无奈和疏离持续了八年。
这对母女的困境成为节目最大看点。上一期播出后,“李嘉格妈妈是上嫁的牺牲者”的热搜话题引发网友热议。其实,李嘉格妈妈对这段婚姻的失望和委屈,源自她三件关于男方家庭的心结:一是为了支持女儿的音乐梦想,她卖掉了房子,女儿事业正当红却选择结婚生子,妈妈心有不甘;二是男方母亲首次见面便出言不敬,婚礼当天,父母远道而来却被忽视,没有接送安排,妈妈感到被冷落和不尊重;三是婆媳“抢孩子”事件,李嘉格妈妈抱着孩子要换尿布时被婆婆抢走,导致孩子被指甲刮伤,妈妈觉得自己无辜,却感受不到女儿的支持。
妈妈说出这些事,希望女儿能够站在她这边,理解她的委屈,而不是一味去讨好婆婆。她觉得李嘉格不该逼她接受婆婆,而是应该理解她的苦衷。归根结底,是强势妈妈养成了一个讨好型的孩子,婚后继续讨好婆家,妈妈既怜惜她的不幸,又为她的不争气感到愤怒。原生家庭造就了这样的李嘉格,妈妈却难以不抱怨。
李嘉格自己说,她没有情绪支持,失去了爱的能力。令人心疼的是,她自认为深爱妈妈,却不停地向妈妈索求爱,甚至连女儿的胶带过敏都不知情;她自诩深爱丈夫,却不愿出面哄丈母娘,让自己陷入两难。她的委屈没人看到,深陷情感泥潭的她本就无力去安慰妈妈。
正如黄圣依所说,“你必须先被别人爱,内心充满爱,才能去爱别人。”同样是未婚先孕,黄圣依妈妈却能释怀,因为邓女士有百分百支持和爱护她的丈夫。遇到妈妈难以沟通的事情,黄圣依会先找爸爸,再由爸爸去调和。相比之下,李嘉格缺少这样一个中间人,母女之间没有缓冲,直来直往,言辞锋利刺痛彼此。
李嘉格和妈妈其实都是缺乏被爱的可怜人。妈妈没有得到丈夫的爱,只能向女儿索取;女儿身陷婚姻困境,失去自我。背后隐藏的是那个“隐形丈夫”的影子。理解妈妈的委屈,也同情李嘉格的无助与疲惫。
这段母女情,究竟该以何种方式继续,才能走得更远?我觉得,妈妈需要学会放手,就像风筝,只有放开线才能飞得更远,也才能有机会收回来;而女儿如果不爱,就该果断结束婚姻,给自己争取幸福的可能。
发布于:山东省富通优配-东莞股票配资-肇庆股票配资网-股票场内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