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陪玩”风靡一时,“陪爬”火热出圈……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了解到,当前,从陪游到陪爬,从陪诊到陪学,诸多形式的“陪伴经济”方兴未艾,并衍生出不少新职业。国金证券预测,2025年,中国“陪伴经济”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。
专家认为,“陪伴经济”火热的背后,迎合了个性化、多样化的消费需求,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情绪价值,市场潜力巨大。不过,由于行业规范尚不完善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,“陪伴经济”仍面临“成长的烦恼”,亟需监管“结伴同行”。
陪游服务需求旺
“打算7月底带女儿去上海迪士尼,想买管家服务,有没有靠谱的可以推荐一下。”来自四川的圆圆(化名)在小红书上发了一篇新笔记,吸引不少人纷纷跟帖。
这种负责陪玩的管家服务,目前受到不少游客追捧。“既能根据花车巡游位置提前占座,还能合理规划游玩路线,既能当司机推着孩子走,还能当摄影记录美好瞬间,不喊累不撤退,全天充满高能量,可以说是租了一个临时‘亲人’!”有游客表示。
在山东泰安,“陪爬”同样火热出圈。日前,木子(化名)预约了“泰山陪爬”服务,直呼体验感“爆棚”。“泰山陪爬师不仅能帮忙做路线规划,提供背包、陪聊、拍照服务,还能不停地给我加油打气,提供满满的情绪价值。”木子说。
木子口中的“泰山陪爬师”如今正在成为一个悄然走红的新兴职业。从事这项职业的既有体校大学生,也有不少兼职的年轻人。“日爬600元,夜爬700元,一天接两单生意,月收入就可以轻松过万。”一位90后“泰山陪爬师”坦言。
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,目前黄山、峨眉山、青城山等多个旅游景点均出现“陪爬”服务,不少“陪爬”服务工作室还在大量招聘。
当前,“陪同旅游”的这股消费新“风”正在不少地方兴起。
在南昌,不少年轻人兼职做“地陪”,他们会根据游客的需求定制旅游打卡路线,能带着游客品尝南昌本地美食,必要时还能化身私人摄影师,总体目标就是让游客吃好玩好。在西安,一些私人导游可以全程陪同,一边用生动故事讲透十三朝历史,一边提供汉服旅游跟拍服务。
什么值得买电商营销负责人张宇昂表示,“私人陪游”这类新型旅游服务模式,本质上是对传统旅游服务的创新拓展,它满足了游客对行程灵活掌控和个性化深度体验的需求。区别于传统导游,私人陪游提供包括路线定制、跟拍、心理鼓励等一站式陪伴,融合了体力服务与情绪价值,有效增强了游客在旅游途中的愉悦感和归属感。
“陪伴经济”潜力大
从陪同跑步到陪同健身,从陪同购物到陪同就诊……近年来,“陪伴经济”的发展呈如火如荼之势。
以陪诊为例,记者了解到,由于老人子女无法陪伴就医、孕妇产检无人陪同、用户异地就医等多种场景需求的不断增长,推动“陪诊服务”消费需求高涨。
美团数据显示,从6月1日以来,“陪诊服务”搜索量同比增长超180%,“看病陪诊”搜索量同比增长超630%。从服务供给侧来看,美团数据显示,5月份,可以提供陪诊服务的商户数量同比增长138%,陪诊服务人群覆盖面广,20岁至30岁人群占比为45%,30岁至50岁人群占比为44%。
“‘陪伴经济’的兴起主要源于社会结构变化和消费观念升级。”张宇昂分析称,一方面,多样化且日益增长的陪伴需求增加,这既包括年轻人因社交困难或融入度低而寻求的情感陪伴,也涵盖了老年人、异地就医者等群体的生活事务陪伴需求;另一方面,人们对生活质量和自身情绪价值满足的关注度提升,付费意愿随之增强。
国金证券研报预测,2025年中国“陪伴经济”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。另有网络调查显示,“陪伴经济”和“懒人经济”“孤独经济”等一道,被列为未来几年大有可为的“新潮”经济之一。
受访专家认为,未来,“陪伴经济”市场潜力巨大,服务内容将日益丰富并向更多生活场景延伸。
“‘陪伴经济’规模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不断扩大,并向专业化和技能型服务延伸,未来还将向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,满足不同人群在不同场景下的个性化陪伴需求。”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表示。
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认为,“陪伴经济”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持续的增长潜力,服务形态将愈加垂直细分,从功能性陪伴深化至兴趣共享、心灵契合等层面。
在专家看来,情绪消费为“陪伴经济”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动力,“陪伴经济”的发展丰富了情绪消费的形式和内容。二者相互促进、协同发展,共同推动消费市场的升级和变革。
监管也需“结伴同行”
不过,多位受访人士也指出,一些陪伴服务的行业规范尚未建立或完善,服务质量参差不齐。“陪伴经济”的发展仍面临“成长的烦恼”,推动行业良性发展,亟需监管“结伴同行”。
服务标准化与质量把控难。陪伴服务高度依赖个体素养和经验,体验主观性强,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,容易引发纠纷和信任危机,比如陪游的专业度、陪诊的责任心难以量化保证。
安全与隐私风险突出。消费者需要向服务提供者提供一定的个人信息,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;一些需要近距离接触或长时间相处的陪伴服务,如陪游、陪爬等,消费者和从业者可能面临一定的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风险。
从业者权益保障与职业化路径模糊。大量陪跑师、陪购师处于职业灰色地带,收入不稳定、缺乏劳动合同保障、社会保险缺失,职业发展前景不明,平台责任界定不清。
平台管理机制薄弱。多数平台仅要求手机号注册,未审核从业者资质。发生纠纷时,不少平台常以“中介身份”推责。
专家表示,“陪伴经济”的发展需要监管“结伴而行”,核心是包容审慎与底线思维并重。
吴琦认为,应制定相应法律法规,明确陪伴服务的定义、范围、性质,以及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权利义务、责任界定等。同时,根据不同类型的陪伴服务需求,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,提高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。此外,强化平台责任与监管。要求平台对从业者进行实名认证、背景审查和技能认证。
朱克力则建议,采取分层分类监管思路,对于陪诊等涉及人身安全、医疗辅助等方面的陪伴服务,应明确从业资质要求、服务规范、强制保险和平台连带责任,建立黑名单和强制退出机制。对于一般性陪伴服务,侧重构建平台责任框架,推动行业自律,强制服务协议透明化、用户评价机制真实化、纠纷在线调解机制便捷化。同时,探索新就业形态的职业认定和权益保障政策,为从业者编织基础保障网。
富通优配-东莞股票配资-肇庆股票配资网-股票场内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