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段时间,看到有位网友发帖感慨:
等孩子上大学,我一定也要约上几个姐妹去旅游。
她是一个准高三学生的妈妈,虽然年轻时候也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,但结婚后就已经放下这些,在家照顾一家老小的饮食起居。
有人劝她:说走就走,现在就去,为什么要等以后呢?
她解释道:
孩子现在正是备考关键时候,老公也正在争取升职机会,自己离不开。
听起来蛮有道理。
但我猜,等她孩子上大学后,她也不会开启自己的生活。
等孩子大学毕业后、等孩子成家立业生子、等儿孙上幼儿园……
每一个阶段,她都可能继续等下一个阶段的开始。
这个帖子的评论区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,其中最不缺的就是像她一样过“临时生活”的人。
生活中,我们常常陷入这样的错觉。
以为现在凑合过现在的生活,过渡后就能迎来更好的生活,但最终还是麻木地过完一辈子。
真正的人生,根本没有“临时按钮”。
那些越活越清醒的人,往往早早就悟到了人生智慧,不凑合、不敷衍,把每天都当成人生主场。
前几天和朋友聊起,我以前也是临时生活的重度患者。
每天早上闹钟响起,我会随手抓起床上皱巴巴的衣服套上,心想“反正去上班,随便穿穿就好”;
上班一看到密密麻麻的工作文档,只想潦草应付完,总觉得“我还只是个小实习生,转正了再好好努力”;
下班路过花店,看到明艳的大片花束很是心动,却又内心默念“现在这个房子有点旧,等换个环境好点的房子再买花!”
因为工作经常加班,一直想买一个人体工学椅犒劳自己,但转念一想搬家太麻烦了,等有能力买房子了再添置大件家具……
我反复提醒自己,当下的生活只是人生的中转站,未来总有一天我会过得更好,也会更热爱生活。
却从未想过,这就是典型的“临时心态”。
当日子一天天过去,而漂亮衣服彻底压箱底、工作上摆烂当咸鱼、那束鲜花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在房间里。
长时间不当的办公坐姿更是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的脊椎。
那个时候,我才突然意识到,工作这几年我过得太憋屈了:
每天按部就班地上下班,刷着外卖平台对比价格,一个人的租房连沙发也不舍得买……
件件全凑合,处处在将就。
用朋友的话说,那段时间我像是被抽走了灵魂一样,说话做事提不起劲,浑身散发着一股过一天是一天的颓气。
心理学研究发现:
习惯过临时生活的人,往往会陷入一个“我不够好-我不配-得不到”的怪圈循环。
这种状态,本质上是内心不配得感在作祟。
因为长期对自我的不认同,以致于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或拥有更好的生活。
时间一长,人就变得越来越懒散,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,哪怕遇到好机会、好东西,也不敢伸手抓住。
但就像卡耐基说的:
如果你对你现在的生活不满意,那么,就去改变它。
如果你已经意识到,临时生活让你有委屈和不开心的感受,就要第一时间跳出这种生活状态。
毕竟,认真对待生活,该享受时尽情享受,该努力时全力以赴,这才是人生最棒的状态。
有人说:
不是你有多少资源,决定你过得好不好,而是你怎么看待自己所拥有的一切。
人生过得如何,从不在手上拿到了什么样的剧本,而是我们如何把它演绎得精妙绝伦。
去年,小区楼下有一家私房菜馆火了。
除了味道好,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老板娘的优雅。
即使365天围着饭馆转,每天忙得晕头转向,她都总是一副精致的打扮。
贴身的连衣裙戴上小配饰,细节到发丝儿都是精心捯饬过的。
不仅如此,她每天还特意早起到市场采购鲜花,再一一装点到饭馆各个角落里。
也有人问她:
干餐饮行业的,有必要搞这些精致活儿吗?
她便笑着回答:
过好自己的生活跟行业有什么关系呢?只要开心就值得。
是啊,真正的好日子从不在物质堆砌的奢华里,而是藏在对一蔬一饭、一器一物的由衷珍视中。
生活或许千篇一律,但在有心之人眼里,柴米油盐的琐碎也有它的可爱之处啊!
相反,长期过临时生活的人,往往持着一手好牌,却打得稀巴烂。
观察了无数个案例,发现问题恰恰出现在这几个点:
首先,临时生活会形成一个低能量磁场。
就说我表姐,从小就是我们姐妹堆里最有追求的人,爱美要强,甚至能为画出一副满意的绘画作品到废寝忘食的程度。
自从生娃后,她的生活就乱套了:
随便应付的饮食、日夜颠倒的作息、凑合凑合的环境……
这些省事的临时选择,让她身体出现负荷,情绪低落,整个人看上去老了十几岁。
去年春节回老家,我看到了一个完全没见过的她:
穿着松垮的休闲服,面带愁容,连昔日最爱的画板也变成了桌上的垫板。
虽说为了孩子放弃自我也没有错,但这种的牺牲式教育,实际上对孩子、对妈妈本身都没有好处。
其次,临时生活会让你失去生活的掌控感。
特别是长时间抱着临时心态的人,很容易消磨掉自己对生活的热情。
到最后,他们脑海中自动默认这就是生活,宁愿接受一成不变的结果也不去尝试改变。
最后,你终将错过真正适合你的机会。
有个网友表示,刚工作一年,公司内部刚好开始竞聘技术主管,虽然当时他只是一个刚出社会的新人,但领导非常器重他,并且私下暗示过他可以争取。
可他却胆怯了。
看着公司有能力的人这么多,他打从心里觉得自己不够格,想着再磨练两年吧,等自己基础打得更好再竞选。
结果,另一位同事争取到了职位,成功升职加薪成了他的上司,事后他悔得肠子都青了。
但人生没有回头路,往事无法倒带重来。
就像居里夫人在书中说到的:
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,应该能够说: 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。
人生漫漫,岂能事事追求圆满?
唯有认真对待当下的每一次选择、每一份努力,才是对自己人生的最大负责。
生活才不是一场需要门票的演出,而是一场人人都能即兴发挥的创作。
我们常常误以为经营好生活需要丰厚的物质基础,但其实,真正的品质生活源于日常的微小选择。
经营生活,不需要等待完美的条件,甚至这些小tips就能做到,你不妨试试:
①把“仪式感”注入生活里
心理学中的“具身认知”理论认为:
我们使用的物品会影响情绪和状态。
一个喜欢的杯子、一顿好吃的美食,都能变成愉悦的享受。
哪怕是预算有限,低成本改造也能让空间焕然一新:
用无痕贴纸、海报或照片墙打造个性角落;换一盏暖光台灯,瞬间提升氛围感等等。
除此,研究表明,规律且高质量的早餐能提升一天的精力和情绪。
烤一片面包、煎一颗蛋、配一杯咖啡,都能让早晨充满仪式感。
②把“过渡阶段”变成“成长加速器”
很多人都忽视了一点,真正的成长往往发生在空窗期,利用这个空档实现自我升级才是高手玩法。
这就像开车,速度慢下来才能关注到路边别样的风景,生活和工作节奏慢下来时,也是我们向内探索的好机会。
你可以尝试一直想做但没时间做的事情,比如学一门乐器、学习做饭、做手工DIY、研究星座人格;
也可以“刷新”生活模式,学着早起、运动、阅读等,为自己建立自律的习惯;
还可以发展副业或兴趣,去尝试写作、摄影、自媒体等,既能探索可能性,也可能开辟新收入来源。
③用“目标清单”替代“等待思维”
我们总在等“合适的时机”:
等有时间了再健身,等有钱了再旅行,等准备好了再换工作……
与其守株待兔,不如用逆向规划法把大目标拆解成小行动:
比如,你想换工作?
那就从下周开始更新简历,并且依次计划:
第1周:更新简历;第2周:联系3个行业内人士交流;第3周:投递5份针对性简历;第4周:模拟面试练习……
这样,大目标就更容易实现了。
李嘉诚有一句话,我很喜欢:
生命太过短暂,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。
生活里的每一个瞬间,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珍贵。
真正会经营生活的人,从不等待,绝不凑合,而是把每一个当下都过成喜欢的样子。
要在暮年回首时,人生归路全是璀璨星河。
那此时此刻,你就要开始拒绝过敷衍的生活,用心经营当下的每一寸光阴。
当你扎根生活深处,专注生长,就会发现每个琐碎的日常都可能是闪闪发光的珍珠。
最后,点个,愿我们彻底抛开临时生活,活在当下,潇潇洒洒!
作者 | 鹿呦呦
主播 | 闻悦,爱唱歌的主持者,公众号:听闻悦。
图片 | 视觉中国,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富通优配-东莞股票配资-肇庆股票配资网-股票场内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